文/樊荣强
最近读到王安石《知人》一文,发现此文乃标准的钻石法则范文。
所谓钻石法则,是我发明的一种文章与演讲结构法则,即“三段论+三点式。三段论即把文章分为三段:开头、主体和结尾。开头的时候提出观点,主体部分分为三点(此即三点式),结尾时做个总结或升华主题。
此法则表面上看,就是传统上所谓的“总-分-总”结构。不过“总-分”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,并没有人能够正确地指出,以至于人们知道“总-分-总”的大意,但是并不能自由地进行“总-分-总”的操作。
其实,所谓“总-分”关系,就是“问-答”关系。开头的“总”应该包括两个要素:一是观点,一是立题。所谓立题,就是在观点之后提出的一个疑问,并且,此疑问只有“是什么”“为什么”“怎么办”。
如果以钻石法则来衡量王安石的《知人》一文,它在开头一段只不过把立题省略了而已。省略掉的立题,即“为什么我这么说呢?”
王安石的《知人》原文如下:
贪人廉,淫人洁,佞人直,非终然也,规有济焉尔。
王莽拜侯,让印不受;假僭皇命,得玺而喜,以廉济贪者也。晋王广求为冢嗣,管弦曷密,尘埃被之;陪扆未几,而声色丧邦,以洁济淫者也。郑注开陈治道,激昂颜辞,君民翕然,倚以致平,卒用奸败,以直济佞者也。
于戏!“知人则哲,惟帝其难之。”古今一也。
文言文不大好理解,我试着用白话文把王安石的《知人》翻译如下:
贪婪的人,表面上很清廉。淫荡的人,表面上很纯洁。奸佞的人,表面上很正直。他们最终并非如此,伪装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罢了。为什么我这么说呢?
第一,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王莽,最初被封侯时,他执意推让不受。可后来却假称汉高祖显灵,发动宫廷政变,代汉自立,这是用假意的清廉达到贪婪的目的。第二,晋王杨广为了和他哥哥杨勇争夺太子位,表现得不好声色,甚至琴都断了弦,上面布满灰尘。可是当他继了帝位以后,却荒淫无度,巡游作乐,政权不久就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了,这是用伪装的纯洁达到淫荡的目的。第三, 唐文宗的大臣郑注开列陈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方法,表情和言辞都激烈慷慨,国君和百姓都异口同声的称赞他,以为这样做能达到天下太平,可后来他终于因为邪恶狡诈被杀。这是用表面上的正直达到邪恶的目的。
唉!《尚书·皋陶》上说:“能真正了解人,那就是明智,这是尧、舜那样的帝王也难以做到的。”从古到今都一个样。
一千年前的王安石,竟然也遵循着钻石法则,写出了千古文章,今天我们也不妨按照钻石法则来写文章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