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樊荣强
有些人“天不怕,地不怕,就怕当众要讲话”,表面上看是因为当众讲话会导致他们难堪、丢脸、形象尽毁,根本上来讲,还是因为他们缺乏练习,缺乏讲话技术,从而缺乏足够有信心。
当众讲话的紧张,有两个原因,一是不知道讲什么,一是不知道怎么讲。前者是找话题,后者是语言组织。
有许多场合,我们往往找不到话题,不知道说些什么内容,其原因可能是知识储备不够,也可能是不懂得人情世故,害怕说出些不该说的东西。
但是,在找到话题之后,许多人却不知道如何展开话题,仿佛有千言万语,可是一张嘴却讲不了几句话——这有点类似于写文章的时候凑字数。
我在演讲培训过程中,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生打开思路、组织语言,高效表达,我嘴说我心。要做到这一点,靠的不是别的,而是“钻石法则”。钻石法则经过十多年的培训实践打磨,可以算是一个千锤百炼的真理,它帮助成千上万的学生解决了当众讲话的难题,而且把握住了人生的关键机会。
钻石法则的核心有三:一是立题。就是把讲话视为回答疑问,所讲的讲话要么在回答是什么,要么在回答为什么,要么在回答怎么办。是什么、为什么、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是“元问题”,在讲话时提出一个疑问并把它作为一个需要深入展开回答的疑问,就叫做立题。
二是概括。就是在回答立题的时候,一定要有框架。许多人一张嘴就是一堆散乱的话语堆砌,没有把它们进行分类、归纳、提炼、概括。未经整理的信息是混乱的,不仅讲话人难于表述清楚,听众而容易感觉一片混沌。概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回答立题的内容分成一点两点三点,分解的方法可以按要素分,按时间分,按空间分,按层次分,按性质分,按角色分。
三是框架。最近流行所谓结构化表达和结构化思考。流行什么就说明我们缺乏什么。事实上确实如此,很多人讲话都没有一个明晰的框架结构,想到什么说什么,想到哪里说哪里,可以说是“意识流讲话”。这样的结果,往往让听众不知所云,而演讲者自己也会觉得一团乱麻,剪不断,理还乱。搭建框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一个公式:钻石法则=三段论+三点式。讲话是一个时间过程,可以分成开关头、主体、结尾三段。开头一段,先提出一个观点,然后立题。主体一段,把内容概括成三点回答立题。结尾一段,或总结,或强调,或展望,或祝愿。
以上就是钻石法则的三个核心,如果你能够领会并勤加练习,至少练习100次以上,从此再也不会害怕当众讲话。
下面我以“不怨天,不尤人”为题目,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,当然,我遵循了钻石法则,看你能不能看出门道来。
怨天尤人是一个成语,它源自于孔子的一句话“不怨天,不尤人”。这句话出自于《论语》第14章《宪问》。原文是:“子曰:‘莫我知也夫!’子贡曰:‘何为其莫知子也?’子曰:‘不怨天,不尤人。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!’”这段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,孔子说:“没有人了解我啊!”子贡说:“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?”孔子说:“我不埋怨天,也不责备人,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,了解我的只有天吧!”
我要说孔子两句闲话。他说自己不怨天尤人,可是他一开口就抱怨说没有人了解自己。这让我不由感叹,知行合一好难。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一不小心都可能说一套做一套,何况我们这些凡人。当然,不怨天尤人,确实是孔子的追求,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。因为怨天尤人不仅不解决任何问题,还会让身边的人心生烦躁、鄙视,甚至是恶意。
既然怨天尤人不是好的行为,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喜欢怨天尤人呢?第一,心理幼稚。从人性来讲,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。怨天尤人一般发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,而谁应该为问题负责呢?如果自己主动担责,认为自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,说明你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;如果你一味抱怨老天,一味指责他人,只能说明你心智不成熟。第二,害怕赚钱。我们把一个问题发生的原因推到别人身上,就不用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。这个时候,怨天尤人是一种手段,目的仅在于逃避责任。第三,不良习惯。偶尔的怨天尤人,也许只是一时的求得心理平衡,这也可以理解,人之常情而已。但是有的人经常性地怨天尤人,则属于不良习惯。这种习惯对于某些人来讲是根深蒂固的,也许天性就是这样,即使你跟他提醒不要怨天尤人,他也偶尔会意识到这个问题,但是一旦发生问题,他就原形毕露,还是第一时间就开始怨天尤人。
怎么努力做一个不怨天尤人的人呢?至少减少一些怨天尤人呢?第一,改变认知。一定要认识到怨天尤人不解决任何问题,甚至反而会制造与增加问题。第二,经常反思。如果你能每天晚上反省一下白天有没有怨天尤人,也许能够让你明天少一点怨天尤人,或者不再怨天尤人。第三,寻求监督。如果你自己做不到,不妨让自己的亲人朋友做一个监督员,当你怨天尤人的时候提醒你注意,就像唐太宗身边需要一个魏征直言进谏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