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俱乐部 城市分会 我的 文章
全部 心得 讲稿 动态 公告

梦回陪都12:林语堂在重庆

首席小编
发表于 2021-11-22 17:09:41


文/樊荣强

2018年5月16日上午,我在重庆北碚探访了重庆老舍旧居。重庆老舍旧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3号附32号,这是一个老城区的所在,并不容易寻找,几经周折才找到正门得以进入。

这个老舍旧居的真正主人其实是林语堂。现在的门上挂着“重庆老舍旧居”的牌子,让有些民众不平,说应该叫“林语堂老舍旧居”。

林语堂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现代作家。在我的想象之中,他是一位非常有绅士兼君子风度的美男子,而且是一位学识渊博、优雅通透而又绝不迂腐的现代派文人。
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一个当代启蒙的年代,我买了许多近现代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书来读,而其中林语堂的书,我特别喜欢。

他的《吾国吾民》《人生的盛宴》《生活的艺术》等书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生态度,令我向往至极。


林语堂学贯中西,他的一个朋友讲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,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。林语堂对此颇为自得,做了一副对联:两脚踏中西文化,一心评宇宙文章。他请梁启超手录此联,挂在有不为斋的墙壁上。这是典型的夫子自道。

林语堂又被人称为新道家代表人物,我认为绝对是名副其实的。他最喜欢的中国历史人物是苏东坡,称他是有魅力、有创意、有正义感、旷达任性、独具卓见的人,并且专门写了一本《苏东坡传》。苏东坡的人格特质,有最突出的道家作派。

1895年,林语堂出生于福建龙溪(今漳州平和县坂仔镇)。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、德国,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,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。

1936年8月,林语堂举家迁往美国。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英文书《吾国吾民》,去年刚在美国出版,一炮打响,他受赛珍珠的邀请去美国专门从事写作。

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曾两次回到中国,而且两次都来到了重庆。回国并且来到重庆的原因:一是宣传抗日。林语堂是一个爱国者,他在美国一直关注并支持抗日,在战时回到祖国,是一种最好的抗日宣示。二是重庆是陪都。当时民国政府已经搬到重庆,林语堂自然也会来到重庆,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。

林语堂第一次回到中国,是1940年。在重庆,他仅仅呆了三个月。5月初他离开美国,途经香港,于5月24日到达重庆。来到重庆的第二天就“晋见”了蒋介石,并在后来所写的《新中国的诞生》一文中称赞蒋是“一位伟大的领袖”。虽然在出国之前,他曾以“不左不右”的中间派自居。

林语堂是带着太太廖翠凤和三个女儿回国来到重庆的。当时重庆郊区的北碚相对比较安全,被称为“陪都的陪都”,而且因为北碚被定为迁建区,大量的国家机关、团体、大专院校和工矿企业拥入,许多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都居住在这里,可谓名人荟萃。为了给家人过安稳的日子,林语堂在重庆北碚蔡锷路24号(现在改为天生新村63号附32号)买了一栋西式别墅。

1940年5月25日,林语堂到达重庆的第二天,就举家乘坐公共汽车前往新居入住。这幢小别墅是一位姓杨的老板修建的,在附近一共建有类似的房屋有三幢,这是其中之一。


林语堂来北碚,第一个前来接待他的是老向。老向是现代著名通俗文学作家王向辰的笔名,他当年曾在林语堂创办的杂志上发表过作品,他的文章亦很幽默,待人热情温暖,林氏姊妹对他颇有好感,因而感觉北碚也很可爱。

林语堂定居北碚时,正在写作长篇小说《风声鹤唳》,同时要教育三个女儿学习,辅导她们写作。当时大女儿林凤如如斯17岁,二女儿林玉如(太乙)14岁,小女儿林相如10岁。规定孩子们每天上午在家读书,下午随同大人外出参观访问。

北碚从来没遭过轰炸,林语堂他们也从来没看到过轰炸,虽然要进防空洞,但心里却不以为然。但是,第三天就遇上了日军飞机轰炸北碚,也是他们在回国后,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,感到愤怒至极。从此也过上了战时生活,几乎每天都要跑警报,都要进防空洞。

如果遇到一天没有警报,或者这天警报解除得早,或者这天警报来得迟,只要是一有机会,林语堂就引着全家人参观游览,游嘉陵江,游北温泉,游缙云山,游览北碚的所有风景名胜。

林语堂他们游览了北温泉又游缙云山,在缙云寺恰好碰见了梁实秋、赵清阁、方令儒等住北碚的文化人,他办招待请这些人进素餐,还邀请了法舫法师作陪。

林语堂寓居北碚,同北碚本地人一样,在清晨起来,第一件事就是看天色,是阴天、晴天或是雨天。要是晴天,吃罢早饭,大人做事,三姊妹念书学习。八点钟就开始猜测今天会不会去防空洞,他们在北碚住下不过20多天,就在防空洞里躲了15天。不到一个月,就遇上了两次轰炸。

林语堂想找一个比较安静的从事写作,经王向辰帮忙联系,于7月6日搬到了缙云山石华寺居住。当时,在石华寺住着的有10家人,大都是来自各方的外乡人。这里既可以避暑,也能防空袭。

7月31日,林语堂定居北碚刚刚两个月零五天,遭到的第三次轰炸,林语堂城里的小别墅也被炸毁了一角。与国外优裕的写作环境比较起来,笼罩在轰炸威胁中的重庆,生活实在是太难了。他萌生了重返美国的念头,并且给宋美龄写信征求意见。

在宋美龄的帮助下,林语堂准备离开重庆,返回美国。临行前,蒋介石夫妇在官邸招待了林语堂一家。林语堂也接受了蒋介石侍从室顾问的头衔,这样他就可以享受“官员签证”的待遇,不必每六个月重办一次“旅游签证”。


1940年8月,林语堂一家返回美国。临行前,王向辰、许心武和萧伯青在兼善餐厅设宴给他饯行,他得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部在重庆被炸,现正在北碚寻找房屋作新的会址。他便将自己的别墅捐献给“文协”使用。

当时老舍担任“文协”掌门人——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,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,因此,老舍定居其间,现在这个房子还叫“老舍故居”。1948年老舍到美国访问,与林语堂在美国也有来往,关系很亲密。

1943年秋天,林语堂第二次回到中国。他带着译成中文的《啼笑皆非》,随着访美归国的宋子文一起乘飞机,从美国迈阿密飞到开罗,再飞到加尔各答,越过喜马拉雅山抵达昆明,再到重庆。

林语堂回国后十分活跃,或乘车或乘飞机奔波于重庆、宝鸡、西安、成都、桂林、衡阳、长沙、韶关等地。在参观访问的同时,多次发表演讲,重庆的当局者向林语堂热情地伸出了欢迎的双臂,在半年多的时间里,蒋介石夫妇接见林语堂达六次之多。

在重庆,他先住在熊式辉将军家里,后来住在孙科家里,当局为他安排了访问国家要人,以及到前线和后方参加各种活动。

1944年,林语堂离开重庆,离开中国,回到美国。1966年,林语堂定居台湾。1976年3月26日,林语堂在香港去世,四月移灵台北,长眠于故居后园中,享年八十岁。


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购买

536 0

评论
一周热门
一月热门
意见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