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俱乐部 城市分会 我的 文章
全部 心得 讲稿 动态 公告

樊荣强乱弹《论语》学而篇1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

首席小编
发表于 2021-05-18 11:15:59


文/樊荣强

《论语·学而第一》第1节:

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,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
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教育家,被尊为至圣先师,因此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《论语》的开篇第一句就讲到学习或者教育的问题。这三句话,说的是做人的准则。孔子用了疑问句,提醒他的弟子,每天向自己提问对照,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三条,就可以称为君子。

孔子说,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我们现在是把学习两个字组成了一个词,但是在孔子那里却是两个意思。学,表示向他人获取知识、经验和技能,学就是听老师讲课;而习则是自己练习运用,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习,数飞也。”所谓“数飞”就是反复飞来飞去的意思。只是上课时听老师讲解,课后不自己反复练习,那不是完整的学习,不可能做一个好学生。

而且,孔子强调“不亦说乎?”,这个“说”是通假字,就是愉悦的“悦”。把学习当成愉悦的事情,这样的人很少。不论小孩不是成人,都觉得读书学习很痛苦,尤其是现在的学生,十年寒窗折磨死人,家长也跟着受累受罪。把学习当成愉悦的事情,确实是一种境界。要么他很聪明,学起来很简单,不用费劲,考试总是拿高分;要么他求知欲强,学到的知识和技能,解决了他现实中的难题——这当然可以让人愉悦。

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这话好理解。但是,仔细想就发现有问题。朋友有各种各样的人,难道只要是朋友从远方来,你都会快乐吗?肯定不会。有一个段子把“人生四大喜”改成了“人生四大悲”:久旱逢甘霖——不停,他乡遇故知——借钱,洞房花烛夜——不举,金榜题名时——别人。如果远方的朋友来找你,不为别的,只为找你借钱,或者找你还钱,你会快乐吗?当然不会。因此,辜鸿铭把这句话解释为,志趣相投的朋友,因为你的成就而从远方来拜访你,你会感到更加快乐。你看,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还是有条件的,并不是什么朋友来了,我们都很快乐。

再看最后一句,“人不知,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这个“知”不是知道的意思,而是懂、理解的意思。这个愠,左边一个心,右边一个昷,发音是温度的温,意思是热、暖。“心”与“昷”合起来表示“心里燥热”,表示不冷静,引申为发怒、生气。“人不知,而不愠”指的就是别人不理解自己,也不会生气、发怒。能够做到这一点,就可以称为君子。《论语》中君子这个词共出现108次,这是孔子第一次用到君子这个词。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高尚人格的标准,历代儒客文人总是以君子之道自勉。比较遗憾的是,孔子没有专门对君子这个概念下一个明确的定义,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说法。这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一个特点,不习惯为某个重要的概念下定义,对其内涵做出清晰、准确的界定,就靠我们读者自己去领悟吧!



347 0

评论
一周热门
一月热门
意见反馈